近日,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在市区大型超市设立牛羊肉冷藏专柜的通知》,决定在宿城苏果超市等10家大型连锁超市设立牛羊肉冷藏专柜。 目前,宿州主城区华夏超市等几家超市在生鲜品冷藏区制作并悬挂了“清真副食品冷藏专柜”标志。 下一步,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将联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并完善“清真副食品”管理制度,严把清真食品生产、运输、储存各个环节,让少数民族群众吃上放心的清真副食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马鞍山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帮扶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市民委及时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对全市民族村(民族自然村)2016年度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帮扶工作进行部署,牵头做好市直相关部门2016年度民族村项目帮扶工作。 通过实地调研、相关县区征集和会议研究,共梳理确定全市民族村(民族自然村)8个帮扶项目,涉及帮扶项目资金近200万元,帮扶单位涉及农业、交通、水利等部门。市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下文明确要求相关成员单位要认真落实两办意见精神,根据帮扶项目,结合自身职责,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推动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年底将对成员单位帮扶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并列入市委、市政府民族宗教考核主要内容。
近年来,马鞍山市城区外来流动少数民族群众呈逐年增多趋势,在活跃城市经济、繁荣民族文化的同时,也给民族关系协调工作增加了难度。市民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在服务发展上下功夫,在构建和谐上用力气,在创新创先上求突破。 一是正面引导,拉近感情做到常联系。在集中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同时,市民委通过走访调研,在各民族中选取部分政治上可靠、有能力联系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代表人士作为民族工作部门的联络员,积极搭建起与少数民族特别是外来务工经商少数民族群众联系沟通的桥梁,并定期开展座谈,加强交往交流。市、县(区)民族工作部门通过开展“共享一片蓝天”、“1+1”爱心帮扶、送法上门等系列公益和宣教活动,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对流动经商务工的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宣讲教育,引导他们增强法制观念,服从管理,文明经商,合法经营,搞好团结。 二是倾情服务,真心实意做到常帮扶。市、县(区)两级民族工作部门建立定期走访慰问和重点帮扶等制度,通过上门走访看望,及时了解和掌握外来务工经商流动少数民族人员的思想动态和日常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经营上的困难。对外来少数民族摆摊设点流动经营商户,在严格执行政策加强管理的同时,民族工作部门主动牵头协调,联系工商、税务、城管等部门为商户提供经营方便。去年以来,为在市区经营的5名新疆流动商贩提供合法固定经营摊点,帮扶7名新疆商贩在市主城区成立一家具有新疆特色的民族饭店,帮助9名外来流动少数民族人员实现就业创业,共送去爱心款、帮扶款、慰问款和相关补助资金20余万元。 三是依法管理,形成机制做到常抓紧。近年来,该市先后建立了以市委分管领导为组长,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市政府分管市长为副组长,各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机制,建立了由统战部门牵头,民族、城管、卫生、工商等部门参加的流动人员服务与管理机制,充实完善了市、县(区)、乡(镇)、社区(村)四级民族工作网络。为加强外来流动少数民族人员流入地与流出地联系,2015年10月,市民委赴四川与凉山州民宗委签订了相关协议,建立流动少数民族人员服务管理跨区域协作机制,保障外来流动少数民族人员合法权益,实现“情况必知、纠纷必除、困难必帮”,共同推进两地交往交流交融,确保我市民族领域团结稳定。 四是维护权益,解决困难做到常落实。加强窗口服务人员培训,在各级行政服务窗
2月25日,桐城市回民饭店举行开业揭牌仪式,正式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清真餐饮服务。市政府副市长张支南前往祝贺并为回民饭店揭牌,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负责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回民饭店恢复清真餐饮服务是桐城市少数民族群众多年的期盼。为有效满足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市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将位于市区和平路原回民饭店资产重新整合修缮,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恢复了清真餐饮服务。
6月19日,安庆市伊协在南关清真寺召开2014年度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推进会暨宗教教职人员学习心得卧尔兹交流会。市伊协领导班子成员,南关清真寺、回族文化陈列馆等部门负责人和部分教职人员共30余人参加。 会上学习了相关宗教政策法规常识,结合实际对当前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予以了剖析。南关清真寺七位阿訇分别作了题为“发挥正能量,弘扬真精神,共筑中国梦”、“不断加深宗教法规学习,自觉抵制分裂渗透”、“实现中国梦,需凝聚各方面力量”、“倡导和平、谨守正道、完善信德、远离极端”、“弘扬真善美,发挥正能量”等卧尔兹学习心得交流。 会议要求,全市伊斯兰教界要以学习月活动为契机,结合今年斋月和 “卧尔兹”巡回演讲活动,广泛宣传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继续发扬爱国、爱教、爱民的优良传统,通过科学讲经解经、正确学经,精准理解教义教规,坚决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反对暴力恐怖活动,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正确理解伊斯兰教真精神,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积极促进全市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013年9月14日下午,走进合肥市清真寺便听到阵阵孩子的欢笑声,近百名中小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合肥市清真寺正在举办“宗教慈善周”为百名中小学生献爱心、赠学具活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宗教局《关于继续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的通知》和9月9日省宗教团体“宗教慈善周”活动座谈会精神,合肥市清真寺根据省、市局的工作部署,结合工作实际,立即行动,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合肥市清真寺对在我市生活、工作的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孩子和部分本地困难的近100名中小学生赠学具活动,学具为书包、笔盒、笔刨子等。活动中合肥市民委宗教局副局长费广华对孩子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并亲自为孩子们赠送了学具。参加活动的还有安徽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穆可发,合肥市管委会副主任许华忠和和管委会其他同志。
赖山集清真寺是淮南市最早的清真寺,淮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淮南市文明清真寺、安徽省首批对国际友人开放的四大清真寺、全国百家模范清真寺之一。清真寺始建于明朝万历47年(1619年),是由杨姓祖先从陕西弘农郡迁至安徽颍上杨浒镇之后,一支迁至寿县东赖山集(凤冠山)定居,当时清真寺砖墙草顶规模不大,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几经翻建,最大一次是清同治11年(1872年)由里人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捐资扩建,砖墙瓦顶,雕梁画栋,民国时有小修;清真寺由里人杨岐珍置地270亩,供阿訇生活及寺内费用,建国后寺内交给赖山集村;最完善的是改革开放以后,维修了大门楼,南北讲堂,重建了大殿,新建了三层望月楼。1998年谢家集区政府把爱国将领杨岐珍墓迁至清真寺西南建立杨岐珍墓碑园,是清真寺重要组成部分。 赖山集清真寺占地近4亩,伊斯兰建筑风格与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珠联璧合,整座建筑雕梁画栋,结构严谨,庄重典雅。清真寺门向东,前有门楼,石鼓、耳房,后有大殿、望月楼,南北有陪殿讲堂,寺院青砖灰瓦,朱门粉墙,石径墓碑,楼阁相间,青松翠柏点缀其间。 赖山集清真寺正在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不仅满足可穆斯林群众的宗教生活,而且成为了全区伊斯兰文化交流中心;既是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和纽带,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阿布扎比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