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除道路障碍 穆圣(愿主福安之)说 “一位走路者发现路中有荆棘, 他就捡起扔在路旁, 真主为此报酬他,并宽恕了他。” (两大部圣训实录) 二、斋月里封斋者 穆圣(愿主福安之)说 “以信仰真主、寻求回赐为目的 而在斋月里斋戒者, 他以往的罪恶将得到赦免” (两大部圣训实录) 三、纯善的朝觐 穆圣(愿主福安之)说 “没有污言秽语、没有作奸犯科 而朝觐天房者, 他过去的所有罪恶将被赦免” (提勒密兹圣训集) 四、得到他人的祝福 穆圣(愿主福安之)说 “一个人归真后, 如果有一百人为其站殡礼, 并祝福他时,他将得到赦免” (谢赫艾利巴尼考证正确的圣训) 五、夜晚向真主祈祷 穆圣(愿主福安之)说 “清高伟大的真主 在每夜三分之一的时分降临天际, 说‘向我祈祷者,我会答应他的祈祷; 求我者,我予之; 向我求恕者,我会原谅之” (两大部圣训实录) 六、完美小净,完成拜功 穆圣(愿主福安之)说 “一个人完美小净,完成拜功, 他两番拜功之间的错误将被原谅” (布哈里圣训实录) 七、斋月里履行拜功 艾布·胡莱勒传述,穆圣说 “以信仰真主、寻求回赐为目的 而在斋月里履行拜功者, 他以往的罪恶将得到赦免” (两大部圣训实录) 八、完美的完成聚礼 穆圣(愿主福安之)说 “凡在聚礼日完美洁净,擦头油, 涂抹家里的香料,然后赴寺, 且没有在两个人中间钻挤, 在礼庆贺拜后静听伊玛目讲座者, 他在此次聚礼和上次聚礼之间的罪过将被赦免。” (布哈里圣训实录) 九、完美小净后履行副功拜 穆圣(愿主福安之)说 ‘谁若像我这样完美小净,再礼两拜, 礼拜时虔诚敬意, 那么他之前的罪恶将被赦免” (两大部圣训实录) 十、得到天使的祝福 穆圣(愿主福安之)说 “如果伊玛目念‘سَمِعَ اللَّهُ لِمَنْ حَمِدَهُ،’时, 你们应念رَبَّنَا لَكَ الْحَمْدُ (我们的养主,赞颂全归于你) 如果一个人所念和天使所念的合拍时, 真主将饶恕他以往的罪过。” (两大部圣训实录)
卧尔兹是伊斯兰教中一种日常化了的大众宣教方式,它是阿拉伯语译音(英文转写作al-Wa’z),阿拉伯语中的本意为“劝导”、“训诫”、“教诲”、“布道”、“说教”、“宣道”。凡宣讲卧尔兹的阿訇(波斯语Akhund音译,意为导师,云南回族民间以阿语习称为吾梭、吾师台)、教长(Imam,音伊玛目)和穆斯林学者(al-Ulema,音乌里玛,回族民间俗称尔勒莫伊),都称为“卧伊祖”(al-Wa‘iz)。卧尔兹是伊斯兰教最古老的布道传统,其根源直接来自真主安拉的指示,《古兰经》中曾有许多教导。比如:“你应凭智慧和善言而劝人遵循主道,你应当以最优美的态度与人辩论,你的主的确知道谁是背离他的正道的,他的确知道谁是遵循他的正道的”(第16章第125节)。“关于使者们的消息,我把它告诉你,用来安定你的心。在这些消息中,真理以及对信士们的训诫和记念已降临你了”(第11章第120节)。卧尔兹的传统,肇端于至圣先知穆罕默德接受“天启”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之时。据伊斯兰史记载,穆圣曾向崇拜多神的麦加古莱氏族人(al-Quraish)宣讲天启,劝告人们抛弃偶像崇拜,信仰独一的安拉,教诲人们力行善功,训诫人们勿做恶事。与此同时,他还向其他部族和邻国的国王、皇帝亲致书函宣教劝化。因此,穆圣生前就已开创了卧尔兹的两种主要方式——口头演讲与书面宣教。穆斯林由麦加迁徙到麦地那后,穆圣继续采取向公众传教和在清真寺内宣教相结合的方式,并派出众多圣门弟子(Ashab al- Nabiy)作为传教师(al-Da’i,音达伊)到各地传教,主要是宣传安拉独一,反对多神崇拜,传授伊斯兰教义、教法。在先知去世之后,卧尔兹成为圣门弟子和历代哈里发恪守的一项圣行(al-Sunnah,音逊奈)。伊斯兰教传播到世界各地后,什叶派(al-Shiah)、苏菲派(al-Sufi)纷纷派出传教师到各地传布本派的教义学说和主张,卧尔兹遂成为伊斯兰教宣教的一项重要定制,传承至今。 在伊斯兰教传入华夏1300余年的本土化过程中,不仅吸纳了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而且“卧尔兹”传统也得到较好的传承。据文献的记载,唐宋时期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今宁波)、长安、扬州等地穆斯林聚居的“蕃坊”清真寺里就有“蕃长”和教长主持的卧尔兹制度。元代西域回回穆斯林大量东来遍布华夏大地后,阿訇、教长、答失蛮(波斯语Danishmand译音,意为“学者”)的卧尔
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导人行善者,且拥有跟行善者一样的回赐。智慧是穆民的遗失物,在哪里发现,就在哪里捡起!默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艾布·胡莱赖传述: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谁来向我学习以下这些话,并理解其含义,学以致用或教授其他人遵循?” 我说:安拉的使者啊!我,我要学习。使者抓住我的手,说了五句话。他说:“当提防非法之事,你就是人们中最合格的仆人;当满意安拉对你的分配,你就是最富有的人;当和睦邻里,你就是信士;当爱自己般的爱他人,你就是穆斯林;别多笑,多笑会使心灵死亡。” ——《艾哈迈德圣训集》 (筛黑艾利巴尼考证为优良的圣训) 穆圣(愿主福安之)在这短短的圣训中告诉人们怎样做才会得到真主的喜爱,才会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 一、穆圣告诉人们非法和合法的事物都是非常明确的、远离可疑的事物、淡泊尘世、虔诚为主。 《古兰经》和《圣训》中真主和穆圣所禁止的一切事物都当远离之,谨守真主和穆圣的命令和禁令,这样才能成为人们中最合格的仆人。 二、面对真主给我们分配的给养时要满意、满足、情愿。因为在我们出生之前真主已经规定了我们的给养,所以真主给你的谁也拿不走,命中没有注定的再争取、努力也无济于事。做为一名穆斯林务必知道这也是六大信条之一(前定)。 穆圣(愿主福安之)在圣训中说: عَنْ صُهَيْبٍ، قَالَ : قَالَ رَسُولُ اللَّهِ صَلَّى اللَّهُ عَلَيْهِ وَسَلَّمَ : " عَجَبًا لِأَمْرِ الْمُؤْمِنِ، إِنَّ أَمْرَهُ كُلَّهُ خَيْرٌ، وَلَيْسَ ذَاكَ لِأَحَدٍ إِلَّالِلْمُؤْمِنِ ؛ إِنْ أَصَابَتْهُ سَرَّاءُ شَكَرَ فَكَانَ خَيْرًا لَهُ، وَإِنْ أَصَابَتْهُ ضَرَّاءُ صَبَرَ فَكَانَ خَيْرًا لَهُ ". 苏海卜的传述: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信士,真了不起!他的一切都是善功,这是除信士之外任何人绝对做不到的:得福知感是善功,遇难忍耐亦是善功。 ——《穆斯林圣训实录》 三、穆圣(愿主福安之)告诉稳麦生活中要做到与邻里和睦相处,不要伤害邻居,因为天使吉卜利莱一直嘱托穆圣要善待邻居。 先知(愿主福安之)说:穆
真主在《古兰经》寝室章中说:“有信仰的人们啊!一些人莫要嘲笑另一些人,被嘲笑者或许比嘲笑者更好;一些妇女也莫要嘲笑另一些妇女,被嘲笑者或许比嘲笑者更好;你们不要中伤你们自己,也不要彼此叫绰号。在归信之后,邪恶的名字真不好!不忏悔的人,这等人,确实是不义的。” 一、禁止嘲笑和轻视他人 真主禁止人们嘲讽他人,嘲讽是一种蔑视他人的举动。 安拉的使者说:“骄傲是蔑视真理,轻视众人。” 总而言之,这种行为是非法的。因为或许被嘲讽者在安拉那里比嘲讽者地位更高,更受安拉喜爱。因此经文说:“有信仰的人们啊!一些人莫要嘲笑另一些人,被嘲笑者或许比嘲笑者更好;一些妇女也莫要嘲笑另一些妇女,被嘲笑者或许比嘲笑者更好。”经文先向男人发出禁令,紧接着又向女人发出禁令。 二、禁止中伤和诽谤他人 真主说:“你们不要中伤你们自己”,即你们不要互相诽谤。造谣中伤和背后诽谤,在男人身上是更受诅咒和谴责的。 正如安拉所言:( 遭殃吧,每个诽谤造谣的人!)(104:1) “诽谤”指行动方面的行为,“造谣”指言语方面的行为。 正如安拉所言:( 诽谤者、到处散布谣言者。)(68:11)即鄙视他人,过分地诽谤他们,并在人们之间拨弄是非。 因此,本章的经文说:“你们不要中伤你们自己。” 伊本·阿拔斯等学者将“你们不要中伤你们自己”解释为:你们不要互相诽谤。 三、禁止彼此之间以绰号相称 真主说:“也不要彼此叫绰号”,即不要以诨名相互称呼。“绰号”指人们不喜欢听到的名字。 艾布·杰毕勒说,这段经文是因为我们而降的。安拉的使者来麦地那时,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三个名字,使者若以其中的某个名字喊一个人时,他们说:“安拉的使者啊!他不喜欢这个绰号。”于是安拉降谕道:“也不要彼此叫绰号。” “在归信之后,邪恶的名字真不好!”即这种不良形象和名称真恶劣啊!在你们归信并理解之后,仍然要像蒙昧时期的人一样使用绰号,以诨名相互称呼吗? “不忏悔的人”,即从这种罪行上不忏悔的人,“这等人,确实是不义的”。 四、禁止猜疑 真主说:“有信仰的人们啊!你们要避免许多猜疑,因为有些猜疑是罪恶;你们不要互相侦查,不要打听,也不要互相背谈。难道你们当中有人喜欢吃他兄弟的死肉吗?你们当然痛恨它(这种行为)。你们要畏惧安拉,安拉是至恕的、至慈的。” 清高伟大的安拉禁止穆民众仆随意猜疑。包括对家人、亲戚和其他人进行不切实际的猜疑和推测。因为部分猜疑是纯粹的犯
伊斯兰教义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个接受考验的过程,其中的顺利与坎坷都属真主的定度。人生的成败得失,功名利禄,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都不是最后的结果,只是一种考验和一个过程。作为穆斯林决不能因一时的顺利而忘乎所以。 “你们不要灰心,不要忧愁,你们必占优势,如果你们是信道的人。如果你们遭受创伤,那末,敌人确已遭受同样的创伤了。我使气运周流于世人之间,以便真主甄别信道的人,而以你们为见证——真主不喜爱不义的人。真主还没有甄别你们中奋斗的人和坚忍的人,难道你们就以为自己得入乐园吗?”(3:139—142) 这几节启示是在叙述先知穆罕麦德当年于吴候德战争中,曾受到挫折时的情景。同时它也是伸展性地向所有在人生旅途中遇到艰难与困苦的人,发出的教谕。它告诉人们,在人的一生中无论是信仰者还是隐昧者,都毫无例外地要经历各种考验。真主以灾难来考验隐昧者,也以这些灾难来考验坚信他的仆人。面对灾难,谁坚忍,端正认识,正确对待,在真主考验的灾难中寻找正确的出路,总结有益于人生的经验与教训,不断完美自己的人格形象,那么,就会得到真主的襄助。 在人生旅程中,穆斯林接受考验的唯一办法就是忍耐。忍耐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信仰和善行的表现。真主说:“惟有坚忍的人,得享受完全的报酬,无量的报酬。”(39:10) 先知穆罕麦德说:“坚忍是信仰的一半”。信仰的建立与稳固有赖于坚忍的支持。因为人的信仰一旦确立了,与信仰相抗衡的敌对势力和因素也就同时产生了,这些敌对信仰的因素无时不在干扰与阻碍着信仰的进一步升华与提高。而坚忍者所具备的坚定不移,忍辱负重的品性,能带来心灵上的安宁与平静,这种特征能使坚忍者在坚守真理、消灭虚伪、忍受天灾人祸的道路上轻装前进,从容面对各种灾难,如疾病,贫困等。 伊斯兰教义认为:坚忍有两种,一种是对你所憎恶之事的坚忍,一种是对你所好之事的坚忍。概括地讲,当生活中的灾难与考验来临的时候,坚忍应该是这样: (1)当进行正义的事业时,要坚定信心,不畏困难,不畏挫折,顽强进取,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并时刻祈祷能得到真主的援助,反对穆斯林对真主的恩慈失去信心,从而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正如《古兰经》云:“你们不要绝望于真主的慈恩,只有不信真主的人们才绝望于真主的慈恩。”12:87 (2)在复杂变幻的社会中,克制自己的欲望,让理智来权衡利弊得失,远离罪恶谨守正道。因为人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
穆斯林分为两种 : 一:生下来就拥有正确信仰的人。就像伊斯兰国家的人,以及我们中国的穆斯林,因为我们一生下来就处于穆斯林家庭,父传子受,长期收到亲人们的耳熏目染,所以一开始我们就已经是穆斯林了。 二:后天成为穆斯林的人。这些人是通过自主学习、受人指点、真主引导的人们。他们在后天才慢慢的加入了伊斯兰的群体,而后成为穆斯林。我们都知道加入伊斯兰教的仪式很简单,只要念一遍“清真言”就可以成为伊斯兰教的一员,成为一位穆斯林。千年之前如此如今亦是如此,只要诚心念了就可以成为一份子,在中国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的汉族朋友通过认识伊斯兰教,自愿加入。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如何才能做一名优秀的穆斯林呢?真主说:“在你的主那里,后世是专属于敬畏者的。”(15:45)由此可见,只有敬畏者才能够得享后世的天堂。那么,这也说明,光成为穆斯林并不是最好的,只有我们敬畏真主,遵循真主的一切教律才能得到真主的喜悦,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穆斯林。 一名合格的穆斯林,不是表面形式的顺从,也不是口头上的顺从。而是发自内心的顺从,务必要做到口里招认、心里诚信。就拿礼拜来说,看起来中规中矩,实则思想早已不翼而飞,想着世俗的家长里短,这样的拜功是否有效,是否被真主接受。即便有效,又能获得多少回赐? 穆圣说:“一切功修全凭举意。”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要诚心诚意,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回赐。那么作为我们穆斯林自身也应该从心底里诚信真主,敬畏真主,惧怕真主。一个优秀的穆斯林是为真主而喜悦、为真主而愤怒、为真主而哭泣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称为优秀的穆斯林。 在此希望每一个同胞都争取做一名优秀的穆斯林,争取成为受真主喜悦的人。 阿米乃!
伊斯兰教主张天道与人道并重,今生与后世兼顾,从今生的功修谋求后世的幸福。天道的核心是崇拜真主,人道的重点是孝敬父母。因为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为扶持儿女成家立业而耗尽了毕生心血。所以,子女在他们衰老时就应尽到孝敬的义务和赡养的责任,为父母的晚年提供一个安祥与幸福的生活环境。孝敬父母应讲究方式方法。方式方法正确,就接近成功的一半,反之,不是走弯路就是事倍功半。 《古兰经》教导我们:“你们的主曾下令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应当孝敬父母。如果他们中的一人或者两人在你的堂上达到老迈,那末,你不要对他俩说:‘呸’!不要喝斥他俩,你应当对他俩说有礼貌的话。你应当毕恭毕敬地服侍他俩,你应当说了:‘我的主啊!求你怜悯他俩,就像我年幼时他俩养育我那样。’”(17:23--24)《古兰经》中多次把孝敬父母和崇拜安拉、履行拜功相提并论,这充分说明,孝敬父母是伊斯兰教的主命善行,是穆斯林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然而,现实生活中往往由于儿女孝敬父母的方式方法不妥,收效甚微。 用什么方式方法孝敬父母,效果会更好呢? 一、孝敬父母必须是物质赡养和精神慰藉紧密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感赞真主的恩赐,现在的穆斯林家庭,三代同堂的日渐增多,在孝敬父母问题上,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往往存在两种疏忽。一种是认为父母的退休工资或经济收入,物质比自己充裕,从而疏忽了精神慰藉。其实,吃穿不愁的老人更看重精神上的孝敬,因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亲情关爱,更买不到天伦之乐。做儿女的应当经常抽空带着家人到二老的房中坐坐,给二老捏捏身子,捶捶背,问一些体贴关心的话,多给老人一些精神上的慰藉,让老人知道儿孙对他们真切的关爱。 另一种是认为自己供给父母吃穿已尽到孝敬的责任,继而全神贯注地疼爱自己的孩子,拿回可口的美食,都直接给喜欢的子女吃,忽略老人的感受。他们认为老辈吃惯见惯,不会介意。做为年迈的老人,经历过缺吃少穿的“三年困难时期”,度过了“低标准,瓜菜代”的集体岁月,大都养成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并不追求高档享受。他们宁可吃热情的粗茶淡饭,也不吃冷淡的三盘四碟。他们不是看重儿女带回的东西,他们注重的是儿女的孝心、礼节。其实,做儿女的把带回的东西交给父母,老人同样是给晚辈吃,哪一位老人不疼爱自己的儿孙,他们看重的是家庭的和睦,是安享天伦之乐的妙趣。 二、孝敬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有孝心更要有耐心。衰老是每个人无法抗拒的生
我们穆斯林一生中需要具备多种品德,耕耘今后两世,以求安拉乎的喜悦。而忏悔就是其中之一的美德,既然是美德,我们就应学习并继承,更要言行一致地去作到它。 忏悔亦称悔罪,也就是广大穆斯林常说的“讨白”一词的译意。我们所说的“讨白”,是指因触犯了安拉乎的禁令而真诚地向安拉乎悔罪求饶。“讨白”及其派生词在《古兰经》中多次出现,《古兰经》中还有“讨白章”,由此可见,“讨白”的重要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是不争的事实。由其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道德急剧滑坡。伟大的真主说:“人类是被造成懦弱的”。(4:28)真主又说:“你们全体向真主悔罪,以便你们成功”。(24:31) 人是有各种各样的私欲的。由于私欲诱惑人干罪,所以人一生中不可能清白无染,其中有些罪过是明显的,有些罪过是隐藏的,但不管怎样,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言行负责。 仁慈的安拉乎彻知人的禀性,又给予人悔过自新的机会。每个人不分高低贵贱,随时随地都可以向安拉乎忏悔,《古兰经》多次鼓励并号召犯罪穆民多做“讨白”。如果我们诚心向安拉乎忏悔,就有希望得到安拉乎的宽恕,因真主在《古兰经》66章第8节说:“信士们啊!你们当向安拉乎真心悔罪,你们的主或许会免除你们的罪恶,并使你们进入下临诸河的乐园。” 尊贵的穆圣(求主福安之)教导我们:“人们啊!你们向真主悔罪求饶吧,的确,我每天向安拉乎求饶一百次。”由此可见,忏悔对于每位穆斯林是必然的,是信士们的必修课。 做“讨白”(忏悔)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立即停止犯罪行为; 2、忏悔罪过,痛改前非,同时,对自己所犯的罪过感到懊悔、难过; 3、立志永不再犯,重新做人,弃恶从善; 4、如果罪过是属于人与人之间的,比如偷人财物,则应归还原主。如果是毁坏他人名节,则应赔罪道歉,请求原谅。如果受害者已归真,则应为他做“都阿宜”,祈求真主饶恕他。 做“讨白”,如果缺少以上其中的一个条件,则“讨白”无效。如果所犯的是大罪,除做“讨白”外,还应按照伊斯兰教法接受处罚。真主是至赦的、至慈的、宽恕的,他接受众仆的“讨白”。真主说:“他准许他的众仆悔过,他饶恕一切罪恶,他知道你们的行为。”(《古兰经》42:25) 做“讨白”是没有时间和地点限制的。由艾布胡赖莱传述,穆圣(愿主赐他平安与吉庆)说:“以真主起誓,每天我一定向真主求恕饶、悔罪超过七十次。”(《布哈里圣训集》) 我们知道,以穆圣(愿主赐他平安与吉庆)
人们总在说,一切行事,皆凭举意,我们也常常会听到或读到别人引用这句话,然而现如今,这句话貌似已经超越了它本身的涵义,我们似乎更喜欢在做某些自己不应做的事情时用它来寻求一些慰藉。 我们无法向真主隐瞒任何东西,不论是外在实物,还是我们的内心世界,真主都一清二楚。真主清楚我们的所作所为,清楚我们内心的所思所想,清楚我们行事的意图,清楚我们行善时是否带着虔诚的举意……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选择公开行事,这样,别人就会看到我们做了什么,或许还会对我们进行种种推测或评判,至于我们的举意,则只能是我们和真主之间的秘密。 今世就好比真主赐予我们的红毯,我们可以凭借自身努力通过今世而到达后世的辉煌与荣耀。可是,既然是红毯,你注定会暴露在聚光灯之下,你注定会经受诸多的考验,在这些光芒的迷惑之下,我们很可能会蒙蔽自己的双眼,蒙蔽自己对信仰、拜功、举意等问题的理解,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我们与真主的道路渐行渐远。 现如今,“举意”似乎已经成为我们很多人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的借口。有人会说,如果你有正确的举意,那么,你做某件事时夹杂一些非法或有疑惑的事物也未尝不可;还有人会说,如果你并没有干罪的举意,那么,你去参加某些非法活动或者去干些非法的事也无伤大雅…… 坦白讲,这种行为就是对“举意”这个词的漠视与亵渎,我们是在无视举意在伊斯兰信仰体系中的重大地位,这种做法证明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行事前的“举意”到底有何意义。上述这种言论也表明,我们也没有真正理解举意到底为何物,我们不明白什么才是纯洁的举意,正因如此,我们很多人才会带着所谓“好的举意”去做些非法或充满疑虑的事物。 倘若真主接受某件善功的前提是我们行事前举意的虔诚与否,那么,我们干罪或踩踏灰色地带时,又怎能打着“纯洁举意”的旗号去自欺欺人呢?难道,我们可以明目张胆地去做真主所恼怒的事,然后说自己有着纯洁的好举意或者美好的初衷? 所谓纯洁的举意,并不仅仅意味着不去做非法的事物,因为,伊斯兰信仰并不仅仅意味着独善其身。倘若我们能够意识到举意的重要性,或许,我们整个人生都将发生改变。对举意的认知,甚至能让我们回顾往日所行的善,进而反思自己做善事时到底是否夹杂了其他东西。因为,我们行善只是为了取悦真主,若我们行善时带有其他意图,那我们所行的善或许只是徒劳,甚至会带来真主的恼怒。 拥有纯洁的举意,就意味着单纯为了取悦安拉而做某事,就是确保我们这么做只是为了取
清高的真主说:凡欲享受今世生活及其装饰的人,在今世我要使他们享受自己行为的完全的报酬;在今世,他们不受亏待。这等人在后世只得享受火狱的报酬,他们的事业将失效,他们的善功是徒然的。(呼德章) 这是这段‘阿也提’的大意,在解释这段‘阿也提’之前,我们先共同来学习一段圣训,在布哈里、穆斯林(愿主恩赐之)圣训集里辑录着这么一段圣训,艾布·胡莱勒(愿主喜悦之)的传述,穆圣(愿主福安之)说:“在后世第一个被审判的人,就是为主道而殉难的烈士。天使把他带出来,把他的恩惠都显给他,他认识的很清楚。真主说:你为什么效命疆场呢?他说:我为你战斗而杀身成仁的啊!主说:你撒谎了,你奋勇杀敌,目的只是想获得一个“英雄”的荣誉,那么你已经被人们歌颂过了。(意思就是说:在这已没有你的份额了。)真主说罢就命天使把他的脸冲地,倒扯着投入了火狱。第二种人,是那些孜孜向学、诲人不倦、诵习《古兰经》的人。天使把他带出来,把他的恩惠都显给他,他认识的很清楚。真主说:你为什么刻苦学习呢?他说:我为你而学习知识,教授知识,诵习《古兰经》啊!真主说:你撒谎了,你求学的目的和动机只是为了博得“学者”的美名,你诵习《古兰经》只是为了让人将你称之为“诵读家”,那你的目的在前世已经达到了。(意思就是说:在这已没有你的份额了。)真主说罢就命天使把他的脸冲地,倒扯着投入了火狱。第三种人,是得到了真主的洪恩而财富样样俱全的人。天使把他带出来,把他的恩惠都显给他,他认识的很清楚。真主说:你怎样管理财富了呢?他说:凡是你喜爱的道路,我都没放过,统统都为你而施舍了。真主说:你撒谎了,你出散财富的目的,只是想让人们将你称之为“慈善家”,那人们都确已称赞过你了。(意思就是说:在这已没有你的份额了。)真主说罢就命天使把他的脸冲地,倒扯着投入了火狱。” 这段圣训中,穆圣(愿主福安之)以这三种人他们在今世的工作到后世在真主跟前的总结和最终的结果为例,着重来说明的是个人功修的目的和动机,是否纯洁、明确。在这段圣训中所提及的这三种人的情况恰恰就是他们借用本来是为真主而干的工作而谋求了今世生活的装饰及其浮华。他们干这些工作的目的和动机不是纯粹因为真主,而是在考虑着怎样能博得人们的赞誉和夸奖。因此,他们的工作是无效的,无作用的。所以,他们最终的结果还是难逃火狱的惩罚。 那么,现在再来给大家解释刚才读过的那段‘阿也提’。清高的真主说:凡欲享受今世生活及其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人活在世上,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这是人之常情。最近在报上看到:有位百岁老人在谈到自己的长寿之道时,总结了四十八个字,那就是:“养身在动,养心在静,饮食有节,起居有时;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多食叶菜,少食肉类,头部宜冷,足部宜热,知足常乐,无求常安。”这就是百岁老人养生保健的秘诀。 这四十八个字,使人颇受启发。若是每个人都能按照百岁老人的养生之道去做,“养身在动,养心在静,知足常乐”,那么,人生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现实的生活告诉我们:人生的岁月是漫长的,又是短暂的;平易的,又是艰巨的,我们谁都无法预测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将要发生什么。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健康地度过人生年华?我认为,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就应该从广义上去正确理解健康的意义。健康不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康,更重要的还有精神上的健康、心灵上的健康。 真主说:“他曾创造了死生,以便他考验你们谁的作为是最优美的。他是万能的,是至赦的。”(67∶2)又说:“以时光盟誓,一切人确是在亏折之中,惟信道而且行善,并以真理相劝,以坚忍相勉的人则不然。”(103∶1-3)这就是伊斯兰教所阐述的人生与心灵健康的道理。真主的启示,表述得清清楚楚,生与死是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新陈代谢。人总是要死的,有死必有生,有生必有死。真主既让人有生有死,让人病魔缠身,又让人健康长寿,其目的是考验人类心智行为的好坏,考验人类的毅力和意志,哪些是最优秀的,最受喜的;哪些是卑劣的,是受憎恶的。真主在《古兰经》时光章中,非常肯定地警示世人,人类都是亏折的,只有信道而且行善者则不然。为何信道而且行善者与众不同呢?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许多穆斯林与病魔抗争、爱的奉献、舍己救人等感人至深的故事中了解到,信道而且行善者在精神与心灵上会有一种坚强的信念,会把自己的一切托靠于真主,接受真主的考验与安排,把生死祸福置之度外。相反,也有人为了权力、金钱和地位,不顾集体、民族、国家利益和社会法制,损人利己,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这种人活在世上,永远被贪欲所折磨,灵魂和身体都不会健康。 身体的健康,是真主赐给人类的巨大恩惠,我们应该知感,应该珍惜,要像前面提到的那位百岁寿星那样,顺应生命的规律,饮食有节,动静有度,知足常乐,让生命之树常青。真主给我们健康,不是为了让我们安逸享受,虚度生命,而是为了让我们多行善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国家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诚”就是“诚实”,不自欺欺人,真心实意地为善去恶,不弄虚作假。“信”就是守信用,言行一致,信守自己的诺言、责任和义务。这是《古兰经》和“圣训”所倡导的,是我们穆斯林应具备的一种美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提倡的为人处事的道德规范。 纵观历史,许多伟人都是人中的精英,人们之所以崇尚他们、尊敬他们,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学识渊博,为人类社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还 因为他们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尤其是他们具备“诚信”的美德。诚信是以“诚”为基础的,人有诚才能有“信”,没有“诚”便不会有“信”,没有“信”,就不会有好结果。 穆圣说:“的确诚实导人于善,善导人于天堂。一个人经常坚持诚实,直至天使把他记录成诚实者;确实撒谎导人于恶,恶导人于火狱。一个人经常撒谎,直至天使把他记录成撒谎者”。众所周知,我们的穆圣被《影响世界历史的一百名人》一书列在首位,作者是美国的非穆斯林士,这说明穆圣的伟大功绩和高尚品质不仅被教内人所称颂,而且也受到教外人的尊敬。其实他在为圣前,就已被麦加等地的民众称许为“艾敏”,意思是“忠实者,可信赖的人”。有一次,一位叫阿布杜拉的商人与穆圣做笔交易,双方约定了交易的时间和地点,之后他忘记此事,直到第三天才记起与穆圣之约,当他到约定地点时,见穆圣正在那里等候,当时穆圣只说了一句话:“年轻人啊!你可让我担心了,我已在这等了你三天”。正是我们圣人的诚实和对人们讲信义的至诚至信品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信赖和拥护,从而使传教得到成功,并统一了阿拉伯半岛,给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团结和幸福;到今天全世界已有五分之一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并以穆圣为做人的楷模。相反,没有诚信,那结果一定是非常可悲的,从大处说:希特勒靠撒谎、许假愿而登上了国家元首的高位,其结果如何呢!日本东条英机喊着“大东亚共荣”的漂亮口号侵略别国,其 结果如何呢!“四人帮”打着红旗反红旗,欺骗残害人民,其结果如何呢!从小处说:一些靠坑、蒙、拐、骗发财而得意一时的人,其结果如何呢!看来,怀藏虚假的人是不可能讲信义的,没有信义,也就不会有好下场! 讲诚信是伊斯兰教的重要信条,是主命,是教法所规定的。《古兰经》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要敬畏真主,要和诚实的人在一起。”(9∶119)又说:“你应当在这部经典中提及易司马仪,他确是重然诺的。”(19∶54)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遵主命,成为讲诚信的人呢?这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在漫漫人生路上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一个渡口的时候,他身上已经有了七个背囊:美貌、健康、金钱、荣誉、才学、机敏和诚信。他高兴地背着七个背囊上了渡船。可渡船开出后不久,突然风起浪涌,因船小,负载重,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船工为使年轻人安然抵达彼岸,让他丢掉一个背囊。这个年轻人把七个背囊看了看,又掂了掂,只有诚信这个背囊分量最重,于是他就毫不犹豫地把“诚信”抛进了河里。船顺利地到达彼岸,正当他得意地看着剩下的六个背囊时,一群先期到达的人们把这个失去了诚信的年轻人扔进了河里。年轻人因为没有了“诚信”,受到了惩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有得有失,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敏相跟。可失去了诚信就什么也没有了。 伟大的真主在《古兰经》中早已对穆斯林做了诚信教育。穆斯林要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要让诚信深深融入我们穆斯林信仰的血脉,这是伊斯兰信仰真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伊斯兰的诚信是什么?“诚”是指诚实,“信”是指守信。诚实正直,言而有信。这是真主对穆斯林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穆斯林的立身之本。一个笃信真主的穆斯林,他首先应是一个诚实的人。真主在《古兰经》中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要敬畏真主,要和诚实的人在一起。”(9∶119)穆圣也曾劝导穆斯林说:“你们要坚持诚实的美德,因为诚实会引导你们走向正义,正义会引导你们步入乐园;说谎话引导你们走向犯罪,犯罪会引导你们步入火狱。”在《古兰经》中就有三十多处提到“诚实”一词。做诚实人,讲诚实话,办诚实事。诚实对人,诚实对己。诚实要自我而始,诚实的大厦需要每一个穆斯林的支撑。 一个对真主忠诚的穆斯林,他应该是一个诚实宽厚的人。一个实事求是,以诚待人,以诚取信,以信为本的人。诚实是穆斯林之间相互信任,相互了解的基础;守信是穆斯林个人修养与社会道德风尚的基石;诚信象一轮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象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真谛。假如穆斯林没有了诚信,人格便没有了分量,生活便索然无味! 诚实,首先是说实话不撒谎,这是对做诚实穆斯林的基本要求。因为谎言和虚伪象恶魔一样,它是破坏一切事物的祸根,谎言的结果只能是顺从私欲,破坏道德,破坏社会的秩序和安定,造成穆斯林之间的不信任。穆斯林失去诚实,便失去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杨发明:中国伊协会长) 在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在美丽的春城——昆明召开中国穆斯林媒体座谈会暨中国伊协信息通联工作会议,意义深远而重大。本次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明确我国穆斯林媒体在迈向伟大新时代的征程中所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帮助、支持和指导下,我国穆斯林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伊协的媒体建设初见成效,形成“两刊两网”的基本架构和网刊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新媒体作为舆论宣传主阵地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网站网络版、手机版、视频频道、微信平台全面上线,中国伊协移动客户端也将在本次会议举行开通仪式。各地伊协的媒体建设也稳步发展,新媒体建设有了良好的起步。长期以来,我国穆斯林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担负重要的社会责任,在全面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宣传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搭建解经讲经平台,发扬伊斯兰教优良传统,展示穆斯林正能量,活跃学术文化研究,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正信正行、抵制极端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强大的合力。今天,我们迎来了伟大的新时代,这对穆斯林媒体肩负新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努力方向。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穆斯林媒体的硬件软件建设,以及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等和主流媒体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要深入探讨自身定位,查找自身不足,明确社会责任,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国家大局和我国伊斯兰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应深刻地认识到媒体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到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从宗教工作科学谋篇布局到 破解宗教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从宗教工作理论探索到宗教工作的实践深化,都离不开客观真实、全面系统、适时有效的媒体、信息工作来服务、支撑和保障。因此,做好媒体工作是伊斯兰教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伊斯兰教工作不断提升水平的内在需要。 下面,我就做好新时代穆斯林媒体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十九大精神的大力传播者。10月18日至24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首都北 京隆重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我们要通过学习深刻领会荣辱观,结合《古兰经》、“圣训”精神指导信教群众遵经训,知荣辱,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用宗教道德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一、热爱祖国光荣,危害祖国可耻穆圣教导我们:“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就是号召每一个穆斯林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绝不允许做危害祖国危害人民的事。中国穆斯林作为中华各族人民中的一员,有着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也深知,国强才教兴,亡国就亡教的深刻道理。回顾历史,中国穆斯林有多少杰出人物、英雄豪杰,谨遵经训,爱国爱教,为维护祖国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郑和、杜文秀和马本斋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回族穆斯林,在中国历史的画卷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次先知派伊本·候扎法率领队伍出征时,这段经文为其降示:“你们当服从真主,应当服从使者和你们中的主事人。”(4∶59)爱国爱教服从领导,是《古兰经》的命令,我们应高举爱国爱教旗帜,服从领导,把爱自己、爱他人紧密结合起来,热爱自己的宗教,奉行伊斯兰教道德原则,维护正义,反对邪恶,以人为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塑造良好形象,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言行,始终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反对分裂祖国,危害国家的思想言行,做一个具有强烈爱国意识的人。 二、服务人民光荣,背离人民可耻《古兰经》教导我们:“只因为从真主发出的慈恩,你温和地对待他们;假若你是粗暴的,是残酷的,那末,他们必定离你而分散;故你当恕饶他们,当为他们向主求饶,当与他们商议公事;你既决计行事,就当信托真主。真主确是喜爱信托他的人。”(3∶159)。服务人民善待群众,是真主创造人类,派遣至圣的目的。“我必定在大地上设置一个代理人。”(2∶30)“我派遣你;只为了慈悯全世界的人”(21∶107)。作为代治者应以服务人民为荣、背离人民为耻,要以慈悯的心态,孝敬双亲、优待亲戚、怜悯孤儿、救济贫民、亲爱邻居、广交朋友、款待客人、不奴役他人,倡导慈善、温和,反对粗暴、残酷、压迫,倡导民主协商决策行事。凡是服务于人民,有利于人民的,伊斯兰教都认为是“经训”所命,是应尽的光荣职责和义务,凡是背离人民,损害人民的都视为非法,都是可耻的。 三、团结互助光荣,损人利已可耻“你们当全体坚持真主的绳索,不要自己分裂。你们当铭记真主所赐你们的恩典,当时,你们原是仇敌,而真主联合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伊斯兰教的伦理道德要求穆斯林应宽容大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容忍谦让,诚恳待人,热爱和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穆斯林同胞却忘记了这一道德标准,走上了与《古兰经》,“圣训”所要求的相反的路,其中一点就是穆斯林之间的相互嫉妒。穆圣谆谆告诫我们说:“你们不要互相仇视,互相嫉妒,互相图谋,互相作对,你们都是真主的仆人,是兄弟”。又说:“嫉妒象火吞食柴禾一样吞掉一切善功。”同行之间的嫉妒,同学之间的嫉妒,学者之间的嫉妒,邻里们之间的嫉妒⋯⋯。有的嫉妒别人身居要位,有权有势;有的嫉妒别人家境富裕,生活愉快;有的嫉妒别人知识渊博,才华出众;有的嫉妒别人家庭和睦,儿女孝顺;有的嫉妒别人儿孙满堂,后继有人⋯⋯。纵观以上种种现象,不外乎名利二字,其最终目的就是妄想真主给予别人的恩惠失去,而自己拥有,这种狭隘、消极、自私自利的思想如不加以克制、改正,势必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伊斯兰的正道,走上恶魔依不利斯的邪路。造成穆斯林之间的不团结,影响社会的稳定,它既不符合我国所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更违背了伊斯兰教的教法、教义,穆斯林之间坦诚相待的高尚情操被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恶习所抹杀。 所谓嫉妒,就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由此可见,嫉妒乃是一种畸形心理现象,是生长在个人主义温床上的肿瘤。嫉妒者往往以诋毁别人来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甚至视别人的幸福为痛苦,以别人的灾祸为快乐,表面上对他人坦然处之,一团和气,背地里却造谣、中伤、大肆诽谤。这种以非正常,反理性的态度对待人生,最终结果害人害己惹真主的恕恼。作为穆斯林,我们要清楚,今世的一切都是主的定然,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在这其中有许许多多你、我、他所不知道的哲理啊!这也和一个人所具有的坚定、正确的信仰,坚持不懈的努力分不开。要坚信真主是绝对公道的,真主在《古兰经》中云:“你说:‘真主啊!国权的主啊,你要把国权赏赐给谁,就赏赐给谁;你要把国权从谁手中夺去,就从谁手中夺去;你要使谁尊贵,就使谁尊贵;你要使谁卑贱,就使谁卑贱;福利只有你掌握;你对于万事,确是全能的”。(3∶26) 纵观中国历史,有无数次社会动荡、战乱悲剧,就是因嫉妒所引发的。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庞涓由于嫉妒他的同窗好友孙膑的才能,把 他骗到魏国,编造罪名,处以髌刑,使其终身残疾。唐代画家吴道子,独占画坛盛名,然而当后起之秀皇甫轸声誉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友谊是建立在仁爱和尊重基础之上的。仁爱可以加强穆斯林之间的联系,从而使穆斯林团结一致。清高的真主说:“信士们皆为教胞”(49∶10)。穆圣曾说:“所有穆斯林犹如一个躯体应相互关怀,相互爱戴。如果一处患病,则全身会失眠、发烧。”真主确已许诺那些相互仁爱者,在复生日他们将被置于真主的荫庇之下。穆圣曾说:“清高的真主在末日将说,因我的尊荣而相互喜悦者,在哪儿呢?今天我将把他们置于我的荫庇之下。除此之外别无荫庇。” 尊重可以使一个人的地位在其他人的心目中变得更为崇高,尽管人与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有异,但穆斯林不得欺压和敌视穆斯林,穆斯林都是兄弟姐妹,应彼此尊重对方和对方不可侵犯的生存权利。例如:生命、名誉和财产等。穆斯林们在琐事上不要争吵不休、消耗精力,也不要把派系、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分歧与争端激化为仇恨和敌意。穆圣曾说:“穆斯林皆为兄弟,不得彼此欺压、相互侮辱和蔑视。蔑视穆斯林兄弟者将受其害。”又说:“你们不要互相嫉妒、不要互相背谈作对、不要互相憎恨,你们作为真主的仆民,都是弟兄。”同时,穆斯林也不要欺压和敌视非穆斯林,尽管双方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差异,作为一名中国穆斯林应该很好地遵循这一原则。因为我们身处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都有自己的信仰和习俗,我们应以国家安定、团结为大局,尊重他们的信仰习俗和他们的权利。在人们之间传播友谊能使他们性情温和,心情舒畅,并积极献身于自己的工作。穆圣及其弟子们在迁徙麦地那后,为了加强新的社会团体中穆斯林之间的联系,传播、复兴和壮大伊斯兰教,圣人号召迁士和辅士结为兄弟。 辅士们响应了“穆斯林皆兄弟”的号召,凭着对兄弟的宽容和喜爱赠给了迁士们一部分钱财,为他们腾出了自己的房屋,并保证了他们的人身安全。使得居住在麦地那的穆斯林们相互友爱,积极传播正教,组成了一个团结友爱的穆斯林大家庭,从而战胜了敌人,统一了阿拉伯半岛。清高的真主说:“你们当铭记真主所赐你们的恩典,当时,你们原是仇敌,而真主联合你们的心,你们借他的恩典才变成教胞。”(3∶103) 人们只有相互团结,彼此友爱,才能实现所期望达到的友谊。相互团结是指在处理今后两世的诸多事务中,人们彼此尊重相互协作。家庭成员同心协力、社会成员互相配合。团结对国家,对教门皆有裨益。为了号召穆斯林们相互团结,清高的真主说:“你们当全体坚持真主的绳索,不要自己分裂。”(3∶103)作为一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伊斯兰教是热爱和平、维护和平且一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宗教。《古兰经》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全体入在和平教中”(2∶208),“你应凭智慧和善言而劝人遵循主道”(16∶125)。 伊斯兰教又是主张建设和平社会的宗教,她用信仰的力量号召全体信士进入和平教中,在信士生命的每一刻,在他们可能涉足的每一领域中,无论是思维意识,还是行为方式都要发挥和传播伊斯兰教的和平精神,这种精神给社会倾注的全是安宁、和平、友好和稳定。“伊斯兰”一词本意就是和平,穆斯林之间祝安词“赛俩目”之意也是和平与安宁,穆圣命人传播的是和平,天使祝贺进入天园信士的祝辞是和平,天园居民的祝辞是和平与平安,真主会见信士们的祝辞是和平,圣城麦加禁寺有一道门叫“和平之门”,真主的九十九个尊名中有五个尊名含有“和平”之意,八座天园中有一座叫“和平乐园”。诸如此类的例子在伊斯兰教中不胜枚举。 由此可见,伊斯兰教的出发点是和平,所采取的方式是宣传和平,教人传播和时刻铭记的是和平,其最终目的是和平,未来的理想归宿仍然是和平。综观伊斯兰教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和平是伊斯兰教的最终目的,和平是穆斯林向往美好生活的保障。 公元七世纪初,亦即穆圣传教前夕,阿拉伯半岛正处在原始氏族部落解体,阶级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由于诸多利益的驱使,各部落之间战争连绵不断。那时,半岛上的宗教情况十分复杂,几乎每个部落都有一个自己的“神灵”,人们在不同“神灵”的“庇护”下各行其是,致使社会动荡,道德败坏,生产停滞,民众生活苦不堪言。正当人们渴望真理,企盼和平与自由的时候,伊斯兰教犹如东升的太阳,普照了整个大地。“认主独一”的思想信仰统一了阿拉伯人的思想意识,整个阿拉伯社会的面貌焕然一新。伊斯兰教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使当时蒙昧无知、文化落后的阿拉伯民族变成了一个坚强勇敢、文明优秀的民族。而且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伊斯兰教一跃而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世界宗教。 时至今日,伊斯兰教已成为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之一。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到处都可以看到高高耸立的清真寺宣礼塔,穆斯林每天五时礼拜念“邦克”的声音划破长空,在世界各地回荡。伊斯兰教在传播过程中始终坚持了和平发展的原则,虽然也有过一些迫不得已的自卫战争,但终归是为了保卫自己和以战争的形式维护和平。《古兰经》说:“你们当为主道而抵抗进攻你们的人,你们不要过分”(2∶19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都自觉与不自觉地充当爱与被爱的角色。人类的信仰、生命的延续、社会的安宁、家庭的和睦、朋友间的相互协作、孩子的茁壮成长等,都需要相互间仁爱的介入,这些不同的介入就会产生不同层次的仁爱。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伊斯兰教的仁爱,打开《现代汉语词典》“仁爱”是指: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那么,伊斯兰教对仁爱是如何解释的呢? 伊斯兰教有着完整的道德理论体系,其核心是“敬主爱人”。仁爱是人的本性,真主是人的本性的赐予者;仁爱是人们生活的准则,只有充满爱心的人,才是善良的人,而真主是赐予、提高并完善人类善良本性的主;真主把《古兰经》降示于人类,既维护着人类的尊严,又从种种戒律中体现着真主的仁爱。 大伊玛目安萨里把仁爱分为三类:一是人类本性的仁爱,如自爱、母爱、友爱;二是趋于完美意义的仁爱,如爱美;三是来自于真主本源的仁爱,如敬主、爱主。 下面我从敬主爱主、热爱穆圣、无私的母爱、自尊自爱、友爱与社会的联系、爱国爱教六个方面来阐述伊斯兰教的仁爱。首先我来谈谈敬主、爱主。一、敬主爱主是主命真主说:“真主喜爱那些民众,他们也喜爱真主。”(5∶54)由以上经文,我们知道:敬主爱主是主命,是不容置疑的真理。在充满仁爱的生活中,有人热爱大自然,有人热爱他人,有人则热爱美,这种种类型的热爱似乎都与宇宙万物的创造者——真主毫不相干,其实并非如此。人们对除真主以外事物的喜爱,只是人们处于初级阶段的认识,而对真主的喜爱才是一切品级和境界的巅峰。穆圣也将喜爱真主作为正信的条件,他说:“你们中任何人不能拥有正信,直到他喜爱真主和使者胜过一切。”大伊玛目安萨里在谈最高境界的仁爱时说:“一个人喜爱只是为了真主,而不是企图通过被爱者索取什么——这是最高尚的仁爱。”如果说对真主的喜爱表现在渴望、敬畏与取悦之中,那么,对穆圣的热爱就表现在效仿与传承之中。 二、热爱穆圣、效仿穆圣热爱穆圣是建立在对穆圣的认识与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对穆圣的热爱也就体现着对伊斯兰的热爱。从穆圣的生平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他敬畏真主,一生光明磊落、刚正不阿;他宽以待人、童叟无欺;他谦虚和善、慷慨好施。真主在赞扬穆圣时说:“你确是具备一种伟大的性格的。”(68∶4)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尔·哈特博士曾评选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一百位名人,穆圣名居榜首。他评价穆圣说:穆罕默德的美德不胜枚举,单从伊斯兰教的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知识日新月异,信息产业方兴未艾,社会进步一日千里的时代。人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相信谁也不希望见到战火纷飞、硝烟弥漫,谁也不希望美好的家园变成残破瓦砾。因此,人与人之间理应平等相待、互相关怀、互相谅解、相互宽容,减少纷争。在今日社会文化思想多元化的环境中,只有拥有宽容精神,才能与时俱进,只有弘扬宽容精神,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才能同心同德,共同维护世界和平,致力于促进人类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伊斯兰教是主张和平、宽容、仁爱、反对暴力、仇恨和恐怖的宗教。《古兰经》云:“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们互相认识。”(49∶13)“世人原是一个民族”(2∶213)。经文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是由各个不同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人类社会原是一个大家庭,人类源于一个祖先,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那么由不同形态构成的社会就应该是一个互相依存,竞相为善,互相包容的网络。我们应当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件事可以离开其它事物而单独存在,社会上也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社会而单独生存。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在所难免,诸事纠葛,难以胜数,人与人之间不能总是抱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偏见心态。俗话说:“量小非君子”,“得饶人处且饶人。”宽容是真主的伟大德性之一,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和美德。因为《古兰经》说:“如果你们恕饶他们,原谅他们,赦宥他们,〔真主就赦宥你们〕,因为真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64∶14)不对别人的态度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不为几句口舌小肚鸡肠,不因自己吃的一点点亏而烦恼不安等等,这些都是打造一种和谐社会氛围的具体表现。《古兰经》说:“善恶不是一样的。你应当以最优美的品行去对付恶劣的品行,那末,与你相仇者,忽然间会变得亲如密友”(41∶34)先知穆圣说:“你当敬畏真主,无论你在什么地方,你当以善偿恶,且善就能消灭恶,你当以良好的品德与人们相处”。伊斯兰教的宽容精神首先是在信仰方面,主张宗教信仰自由,绝无强迫,并善待非穆斯林。《古兰经》云:“对于宗教,绝无强迫;因为正邪确已分明了”(2∶256)。“你们有你们的报应,我也有我的报应”。(109∶6)这说明伊斯兰教是倡导宗教与宗教之间相互理解与宽容的。伊斯兰教在传播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